首页
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动态 > 正文

到2025年单位工业总产值CO₂排放强度下降53% 长寿经开区算好碳达峰碳中和经济账

2023-04-15 10:36:29 重庆日报网

4月14日,记者从长寿经开区获悉,长寿经开区已入选我市首批近零碳排放园区。未来,长寿经开区将逐年降低单位产值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预计到2025年,园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CO₂(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2%;单位工业总产值CO₂排放强度下降53%。


(资料图片)

▲长寿经开区正加快低碳绿色产业转型。长寿经开区供图

在制造业领域,碳排放大户包括钢铁、石化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等。然而,综合化工、钢铁冶金历来是长寿工业的支柱,去年长寿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471.5亿元、增长3.7%,综合化工、钢铁冶金就占据了半壁江山。

试点近零碳排放园区,高能耗产业就该一“关”了之吗?长寿经开区如何寻求“碳达峰碳中和”与经济发展的平衡点?对此,记者进行了走访。

减碳项目投入大,中小企业如何抉择

“操作压力0.2兆帕,催化吸收塔运行正常。”4月11日,长寿经开区佐能化工有限公司安全环保部负责人金龙正手持巡检仪,对废弃处理装置进行状态检测。今年初,公司有机废气深度治理项目投产后,实现了挥发性有机物(VOCs)及氨气、硫化氢等废气的无害化处理,每年可减少1.7万吨CO₂排放。

佐能化工主要从事粗苯的精制加工,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包括了苯系物、烃类化合物等,是大气中PM2.5和臭氧的重要前体物。早在2021年,公司便着手推动有机废气的治理、减排。

▲长寿经开区,佐能化工新投产的尾气处理装置。长寿经开区供图

“要不要上这个项目,我们起初还有些犹豫。”金龙坦言,先进的工艺设备是实现节能降耗最直接的方法,但作为一家中小型企业,受制于自主创新能力的不足,他们在低碳改造中,仍主要依靠专利购买,技改成本较高。以公司上线的废气深度治理装置为例,算上设备采购、厂房施工等,整个投入就在700万元左右,“对我们而言,是笔不小的开销”。

长寿经开区也意识到,企业开展碳减排,最关心的就是成本问题。尤其对中小企业而言,受资金、人才等因素制约,节能减排压力更大,亟需政策技术支持。

去年,围绕“三线一单”协同减污降碳,长寿经开区编制了具体的碳达峰实施方案,将60余个高能耗企业纳入节能减排项目库,在整合国家、市级扶持资金的基础上,园区还拿出真金白银,设立了生态环保专项补助,推动企业实施工艺改良、环保标准化建设及风险防控等。

“政府的扶持,为整个项目‘减负’200多万元。”金龙说。更让他们惊喜的是,项目不仅降低了CO₂的排放量,其生成的硫氢化钠、氨水等附产物还能作为下游企业的原材料,每年可为企业带来150万元的收入,“这样算来,只要三年多,项目投入就能回本。”

优化产业结构,节能降碳与壮大工业经济不矛盾

上个月,长寿经开区低碳循环经济区基础设施工程二期(磷酸铁区)完成交付,这是四川佰瑞德矿业在我市布局的首个新能源材料项目,将投资125亿元,开工建设32套年产40万吨磷酸铁锂装置,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700亿元。

“打造近零碳排放园区,势必会淘汰一批落后产能,但这并不意味着必须要以牺牲经济效益为代价。”长寿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这几年,他们先后关闭高能耗、高污染化工企业18家,淘汰非煤矿山、小水泥厂、小散弱企业32个,通过不断调优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加快培育了一批低碳零碳负碳产业,使绿色低碳成为推动园区发展的新引擎。

长寿区拥有丰富的天然气储量资源,长久以来,以川维为首的传统化工企业在该区工业经济中都占有相当比重。然而,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高能耗、高污染”的传统化工不再适应发展需求,长寿也急需扭转“重化工”的刻板印象。

“一手抓项目准入,一手抓结构调整。这几年,我们果断拒绝的高耗、涉污等‘非绿’项目就有70余个。”长寿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围绕化工新材料等绿色产业,他们先后引入了扬子江乙酰化工、双象集团、云天化等一批国内领军企业,延伸出纤维、聚甲醛、醋酸酯、塑料光纤、聚氨酯等品种多样的下游材料产业,推动传统化工向精细化工转型。

在长寿经开区低碳循环经济区项目二期现场,放眼望去,修整后的场地开阔平整,首套磷酸铁锂生产装置即将开工建设。“投资大、产业好,是我们看好这一项目的主要原因。”长寿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磷酸铁锂是新能源电池的正极材料,生产过程几乎零排放。不仅如此,该项目还能与园区天然气化工、硅基新材料等产业链条耦合互补,形成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集群,“这对经开区、对长寿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都有着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以绿色低碳优势产业为抓手,长寿经开区实现了从过去的化工、钢铁两大产业独大,转型为综合化工、钢铁冶金、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五大主导产业齐头并进。今年以来,长寿经开区共开工绿色工业项目12个,全部达产后可新增产值350亿元以上。

实现近零碳排放长远目标,科技创新是关键

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方案明确,到2025年底,长寿经开区碳排放总量和园区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量较基准年稳步下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CO₂排放强度下降42%;单位工业总产值CO₂排放强度下降53%。

“如期实现这些硬目标,关键还是要以技术为支撑。”长寿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在生产前端,要尽量做减法,减少CO₂、氮氧化合物等废气产生, 在生产末端则要做加法,加快CO₂捕集利用与封存等先进技术的研发推广,减少碳排放。

年产甲醇85万吨的重庆卡贝乐,是园区内率先将碳捕集技术运用于生产线的企业之一。通过采用低压变压吸附技术,分离天然气气流中的CO₂,企业每年可从转化炉中回收50%的CO₂用于生产原料,可减少CO₂排放量28.7万吨,实现经济效益4.5亿元。

这几年,长寿经开区还先后成立了长寿绿色化工与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长江低碳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研发机构,集中攻克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譬如今年,长江低碳产业技术研究院就在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的研究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将CO₂的单次转化率从10%提升到30%,这意味着该项技术在产业化进程中又迈进了一步。

据了解,接下来,长寿经开区还将不断夯实“产学研”平台根基,积极搭建 “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转化”的全要素创新链,在技术创新、企业孵化、科技服务、高技术产业集群培育等方面集成创新,为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提供科学助力。